南郑区是全国重点产茶县,陕西茶叶优势产区之一,“汉中仙毫”核心产区之一。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,为了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,南郑区将茶叶确定为脱贫主导产业,通过定规划、出政策、扩基地、强龙头、树品牌等举措强力推进发展,茶之“一叶”成长为全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,为产业脱贫户铺就了致富路。
一是茶产业基地持续壮大。截至目前,全区茶园总面积达到23.2万亩,投产园18.3万亩,实现茶叶产量1.17万吨,产值14.5亿元。全区已培育重点产茶镇12个、重点村125个,其中牟家坝镇被认定为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”。全区建有西北最大的良种茶苗繁育基地,培育良种母本园1000亩,年繁育良种茶苗6000万株。全区种茶农户4.5万户,占农业农户总数的32.6%,涉茶人口18.5万人。全区茶产业发展覆盖贫困村68个,带贫茶园面积8万亩。
二是深加工能力不断提升。在牟家坝镇、小南海镇、红庙镇、碑坝镇等新建13个茶叶扶贫加工厂,全区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加工厂达到了161家。现有省级现代农业茶叶示范园区2个,市县级茶叶示范园区17个,22家茶叶专业合作社,入社农户1676户,辐射带动农户近14000户。带动贫困茶农年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,采茶季节性用工近万人,增加茶叶加工就业岗位近2000人。全区共培育茶叶产销企业231家,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,市县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。建成标准化茶叶生产加工厂21个,清洁化生产线22条;取得SC认证茶叶企业12家,ISO9000认证企业4家。严氏绿叶茶产业专业合作社、八宝茶树良种无性繁殖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“全国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”。
三是品牌建设成效斐然。南郑区重点打造“汉中仙毫”核心区和“汉中红茶”研发地的优势地位。积极研发红茶、黑毛茶、古树茶等适制性产品。全区已形成绿茶、红茶、黑茶等茶产品品类,茶产业朝着优质、特色、多元方向发展。全区注册有茶叶专用商标35个,其中“汉水银梭”“绿娇子”“黄云翠竹”等10个商标被确认为陕西省著名商标。“绿娇子”“远山眉”“干龙洞”“汉缘”“汉绿”5个品牌绿茶、红茶被评为陕西省“名牌产品”。
编辑:白华武
忒色 唱响古调 体验梨园文化9月8日至15日,由西安市新城区委宣传部、新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、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办事处主办的“遇见城墙梨园夜”秦腔文化艺术周在西安明秦王府城墙旁上演 2023-09-20
忒色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,这两枚里程简“接力”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、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 2023-09-20
忒色 本次旅游专列除设置汉服、甲胄展示区外,创造性地设立了专门的化妆区,配备专业化妆师,为游客打造出最完美的唐代形象,体验从未有过的“上车变身,下车穿越”的独特旅行感受 2023-09-12
忒色 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版8月30日、31日,先后刊发《暑期文旅消费活力四射》《智慧旅游令人耳目一新》等报道,西安大唐不夜城、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、汉服妆造特色产业等受到关注 2023-09-05
忒色 8月22日七夕节,延安景区联动推出七夕主题活动,让游客感受陕北婚嫁民俗文化 2023-08-23
忒色 本报讯(记者 王战荣 阮班慧)鼓乐齐鸣,朱门开启,7对“新人”在一众宫女的簇拥下,踩着大红色的地毯款款而来,跨马鞍、合卺礼、共结镜钮……8月22日,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当天,一场唐宫婚典在中国知名爱情地标景区华清宫内隆重上演,给上万名游客带来了非凡体验 2023-08-23
忒色 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武云说,西安市民青睐宝鸡“微度假”,更加证明宝鸡联合西安开展“共建西宝一体化大旅游圈”系列活动的必要性 2023-08-18
忒色 市民在西安市未央区图书馆阅读书籍 记者 郝钟毓 摄 本报讯(记者 高乐)通顶书柜熠熠生辉、文化气息扑面而来……8月17日,记者获悉,西安市未央区图书馆将采用“以需设藏”馆藏建设模式,通过全面了解读者需求,不断丰富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,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2023-08-18
忒色 东北城角登城点开放时间为8时至20时,广大市民及游客可以在游览皇城坊历史文化街区之余,在检票口直接购票,或微信搜索“西安城墙景区”小程序进行线上购票 2023-08-14
忒色 7月28日,高端AI科技家电品牌COLMO新品首发来到西安太白之巅,将洗烘一体机、扫拖机器人两大产品融合升级,发布新品——COLMO双洗站,创造出目前家电行业从未有过的新形态、新物种。 2023-07-31